来源:广西新闻网 作者:覃雄 刘帅龙 周隆富 编辑:陆权香 时间:2020.05.29 浏览量:111
前言:乐业县,这个被誉为“世界天坑之都”和“世界长寿之乡”的革命老区地处滇桂黔石漠化地区,自然条件差,发展任务艰巨。这个总人口仅为17.9万人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,2015年底贫困发生率一度达到了27.73%,共有61151人列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。2016年以来,乐业县坚持按照“大产业、全覆盖、高质量、可持续”的发展理念,积极探索实施脱贫奔小康产业园建设,全县上下齐心协力,克难攻坚,誓要打赢脱贫攻坚战。2020年1月8日,乐百高速建成通车,乐业终于结束了交通闭塞的窘境,这座藏秀深山无人知的福地终于迎来了振翅高飞的好时机。截至目前,全县累计实现48个贫困村、58587名贫困人口脱贫,贫困发生率降至1.8%。决胜脱贫攻坚在即,广西新闻网记者深入乐业县,记录在这冲刺时刻里的乐业故事。
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雄 刘帅龙 周隆富
天坑,地理地貌上命名为“喀斯特漏斗”,当地人称为“石围群”。大石围天坑群位于乐业县同乐镇刷把村百岩脚屯,形成于大约6500万年以前,是集险、奇、峻、雄、秀、美于一体的秘境,世界罕见的旅游奇观。大石围天坑如今是乐业的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个在1450米海拔的山峦上塌陷613米的奇迹,绝美之景享誉世界。可在大石围天坑附近土生土长的村民眼里,天坑和他们有着复杂交错的感情。
天坑原是“恐怖地” 穷苦窘境逼人背井离乡
“从小村里老人就不给我们到天坑附近玩或者放羊,说天坑底下有怪兽,东西靠近都会被吃,那时我们还是很怕这个地方的。”曾经的贫困户黄兴化是天坑周边的“原住民”,回忆起儿时的生活,31岁的她说:“那时路不通,基本都是很原始的生活状态,家里7口人挤在一个破木头房子里,生活很艰难。”
受够了穷苦生活的窘迫,20岁的黄兴化决定去外面闯一闯,她笑着说:“年轻嘛,总想看外面的世界。”随着2003年大石围天坑景区的开放及多年来的不断完善,穷苦的家乡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。“人总是想家的,不到万不得已谁想离家那么远,家里有老人还有小孩,丈夫生了重病也需要人照料。”黄兴化回忆到。
“恐怖地”变成聚宝盆 景区提供稳定多样工作
2017年,她回到了阔别的家乡,开始在大石围天坑景区里担任导游,这时的天坑对于她而言,已从儿时那个令人害怕的地方变成了村里的聚宝盆,随着旅游扶贫产业的不断壮大,附近好多相识的村民都一同在景区务工。她说:“收入变得稳定了,工作环境也熟悉,同事都是老乡,在一起特别融洽。”
随着2020年1月8日乐百高速通车,1月18日大石围天坑景区“云海天舟”项目的开放,景区日均游客从200人激增至400人,黄兴化与她的同事们忙得不亦乐乎。景区事业的发展使她又多掌握了一样本领。这时的她,已成为了号称“全广西海拔最高的咖啡厅”——云海咖啡厅内一名洋气的咖啡师,月收入达2500元。“这个工资在乐业来说已经是较高水准了。”她开心地说。
享旅游扶贫产业红利 大石围成了“安乐窝”
依托着优质的旅游资源,大石围天坑附近的村民们逐步享受到了旅游扶贫产业带来的红利。据大石围西峰服务区主管韦光耀介绍,秉持景区“招工招干贫困户优先”的要求,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附近的村民,仅“云海天舟”一个项目,便为当地村民提供了24个工作岗位,在东峰服务区内,更开辟了28个摊位,免费提供给村民来售卖土特产物。随着景区创5A项目的深入发展,未来景区还将提供200人的岗位招聘。在政府扶持下,银行为村民们提供了无息贷款,驻村工作队更动员村民们入股景区建设,仅2019年,老乡们便收到了人均五千元的收益。
“好多村里的年轻人都回来景区务工了,毕竟离家近都有个照应,收入也不错,总好过飘在外面。”黄兴化说。
黄兴化在制作咖啡。广西新闻网记者 周隆富 摄
黄兴化制作出来的咖啡。为了学习制作心型拉花,黄兴化用了半个月的时间。广西新闻网记者 周隆富 摄
黄兴化热情周到的服务,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广西新闻网记者 周隆富 摄
悬挑玻璃廊道观景平台“云海天舟”伫立于海拔约1450米大石围天坑西峰山脊上。李晋摄
悬挑玻璃廊道观景平台“云海天舟”伫立于海拔约1450米大石围天坑西峰山脊上。李晋摄
游客们在天坑上的“天舟”体验玻璃栈道。广西新闻网记者 周隆富 摄
游客们在天坑景点“打卡”。广西新闻网记者 周隆富 摄
?